目前,柳州入選******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有5項,入選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有15項,柳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共有27項。全市已有******“非遺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3人,自治區級“非遺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3人(其中有6人已申報******)。近日,柳州市公布了首批市級“非遺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,共有****類21人,顯示了柳州對“非遺”保護的力度。本報從今日起推出“關注柳州首批市級‘非遺’傳承人”欄目,了解這些“非遺”項目及其傳承人的現狀。
柳州市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,劉瑞洪是“客家上花燈”非遺項目傳承人。5月5日,記者來到柳江縣進德鎮基隆下屯劉氏宗祠——弼一公祠。劉瑞洪今年新做的花燈高掛在祠堂上廳,伴著劉的敘述,客家人一年一度“上燈節”熱鬧景象,仿佛**在眼前。
1正月十三上花燈
據柳州民俗專家、學者羅方貴介紹,“上燈節”是市轄柳江、柳城等縣客家人中,**有代表性的節日。在客家話中,“丁”與“燈”音同,“上燈”有著“添丁”的寓意。在宗祠舉行“上燈節”,寄托著村民傳宗接代、繁衍生息的愿望。
柳州本地的客家家族,其“上燈”節期有相同的,也有不同。早的如柳城縣東泉鎮大樟村何氏宗祠在正月初九上燈;晚的在正月十五(個別延至正月十六,以為“落燈之日”),其間有正月初十、十二、十三、十四不等。在花燈造型和活動習俗方面,不同姓氏均有所不同。
劉瑞洪所在的柳江縣進德鎮基隆村(劉姓)客家人,上燈時間為正月十三日。這一天,本村劉姓人從各地趕回宗祠,舉辦“上燈儀式”——各戶備好熟雞、豬肉、水果、糍粑等祭祖,焚香燃紙。族人基本到齊后,由獅隊****,先給祠堂外不遠的社王掛上社王燈。在此期間,還有祭拜、焚香和鳴炮等事宜。之后,族人再回祠堂,放下上一年所掛的舊燈,掛上新燈。
劉瑞洪今年69歲。在現今基隆下屯劉姓客家人中,他輩分****。因而?*腿俗鴣撲笆騫。淋V鷙櫬鋅圖一ǖ浦譜魘忠,?982年起,屯里劉氏宗祠這30年來的花燈,都是他親手制作。劉瑞洪說,降舊燈時“搶燈花”是“上燈”活動的高潮,族人爭相摘取舊燈上的紙花,帶回家保存!霸谖覀兛图胰说膫鹘y觀念里,多搶多得意味著多子多福!
2花燈制作不簡單
一年一度“上燈節”承載著客家人“子孫承繼、永續不斷”的內心祈愿,“花燈”成為“上燈節”中**重要的道具?图一魪男问胶蛢群,都與人們所了解的傳統元宵花燈有所不同。
柳州城及近鄉的客家人“上燈”分社王燈和祠堂燈。社王燈懸掛于社王廟,類似普通宮燈,而懸掛于祠堂的祠堂燈則**為重要,外觀造型、制作過程也**為復雜!吧蠠艄潯钡闹饕獌x式也是在祠堂舉行。劉瑞洪說,自古以來,客家人用于“上燈”的花燈必須依照固定尺寸和樣式制作,其中祠堂燈的造型**為隆重、華麗。
由劉瑞洪制作、目前掛在基隆下屯弼一公祠的花燈有一米來高,兩個人張開手臂才能合抱。這盞花燈保留著劉姓客家的傳統,全部由手工制作而成;舴掷锿鈨蓪,里層以竹篾扎成宮燈的模樣,表面用彩紙裱糊,共32個面;敉鈱禹敹搜b飾著首尾相連的440只紙卷筒和40串紙串花,每一條串花上別著22朵紙花;燈裙上掛著5組共40張吊牌,吊牌上還鏤刻著“百子千孫 長命富貴”字樣。
據了解,制作一盞這樣的燈要花上近10天的工夫。
3自小與燈結緣
劉瑞洪自小**和族人一道,居住在弼一公祠的廂房里。直到上世紀80年代,他才搬出祠堂,自立門戶。聚族而居的生活,讓劉瑞洪從小耳濡目染客家人所固守的傳統習俗。少時親身經歷的扎花燈、迎接“上燈節”過程,在他的記憶中,**像是一次次“狂歡節”。
“族里所有劉姓人都來幫忙,有的剖竹篾,有的扎框架,有的搓紙筒,有的折紙花……”平時各家分灶吃飯,到大年初四左右開始制作花燈的時候,**在祠堂后的廚房里支起大灶。大家吃一鍋飯,同做一盞花燈,老的、少的忙成一團,古老的祠堂變得格外有生機。
在制作花燈的大人們看來,劉瑞洪跟族里其他小孩不同。他坐得住,還特別細心。別的小孩來幫做花燈,都是圖個新鮮,摸兩三下**跑出去玩了。劉瑞洪卻可以“定定地在祠堂里幫忙,跟著大人屁股后頭,幫著做這、做那”。
**這樣,從六七歲開始,劉瑞洪與客家花燈**結下了不解緣分。扎花燈、搶花燈、掛花燈,在時光輪回中,“上燈節”成了兒時劉瑞洪一年到頭**美好的期待。
4臨危受命挑大梁
現在掛在基隆下屯弼一公祠上廳的這盞花燈,是劉瑞洪得傳師傅手藝后,主持制作的第30盞花燈。劉瑞洪記得,1962年那一年春節過后,受“****”影響,?*土跣占易濉吧系平凇?*停辦了。這一停**是20年,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,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,客家人重新拾掇起傳統,恢復了“上燈”的習俗。
“1981年冬天,族人著手修繕劉家宗祠,粉刷墻壁,重新安置神位、供桌!弊陟襞f貌日漸恢復,但劉姓族人心里仍然空落落的——古樸莊重的上廳里,獨缺了那盞寄托了客家人希望的花燈。劉瑞洪說,屯里的老人經過商議,決定在宗祠修繕完工后的****年,即1982年的春節,恢復“上燈”活動。然而在這20年間,原先制作花燈的族人大多已經亡故,或者進入垂暮之年。誰來主持制作花燈呢?
那一年,劉瑞洪已年近40歲。憑著年輕時幫忙扎花燈的印象,他覺得自己能勝任這一重任。劉說,扎花燈**難的是剖竹篾,而他后來一直手工制作竹編器具,這道關對他來說根本不是問題。劉瑞洪拜了族里長輩為師,并在師父指點下,開始獨立制作花燈。
1982年,基隆下屯劉姓家族正式恢復“上燈節”,從各地趕回來的族人齊心合力,將劉瑞洪親手扎的****盞花燈高高掛在祠堂內。
5客家“上燈”與時俱進
“現在制作花燈,在尺寸和樣式上大體沒有變化,只是裱糊的紙張改用新材料,花燈色彩變得更加鮮艷!眲⑷鸷楦嬖V記者,客家人與時俱進,扎燈和上燈活動煥發出新的氣息。
舊時客家人制作花燈用普通紙張,顏色有紅、黃、白、黑、青五色。畫師還要在紙張上繪制花鳥、魚蟲等圖案,象征吉慶、富貴。由于花燈要在祠堂懸掛一整年,用普通紙張裱糊的燈面,往往容易褪色、脫落。前些年,劉瑞洪買回印著各種圖案的彩色包裝紙,嘗試用于裱糊花燈。他還買來畫報裝飾花燈腳,用彩色玻璃紙裁剪燈裙。雖然與傳統花燈相比,劉瑞洪制作的花燈有些許不同,但族人認可了這一改變。
以往柳州本地客家人用“上燈”慶祝家族新添男丁,并寓意多子多福。在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及觀念更新的今天,客家人更看重的是通過舉辦“上燈節”,禮敬祖先,交流族誼,聚集人氣。在基隆下屯弼一公祠,凡族外人參加活動,也會獲請一同**餐,視為賓客,體現了客家人好客、與人為善的風范。
劉瑞洪告訴記者,今年來參加基隆下屯劉氏宗祠“上燈節”的賓客眾多,“擺在祠堂外的宴席足有103桌”。屯里請來舞獅隊,搭起戲臺,燃放鞭炮,隨著一聲“上燈”的吆喝,大家熱熱鬧鬧地迎接新年到來。
6后繼有人不擔心
柳江縣基隆村一帶,還聚居著謝姓、潘姓、曾姓、楊姓等客家人,他們也保留著給宗祠“上燈”的傳統?图一粼谑忻嫔鲜琴I不到的,劉瑞洪便成了他們爭相邀請的花燈師傅。
制作一盞祠堂花燈要花近10天時間,還要同時扎社王燈,這么多宗祠來邀請,劉瑞洪可忙不過來。他干脆把制作技巧傳授給鄰村的客家人,慢慢的,這些劉姓以外的客家人,也有不少人掌握了扎花燈手藝。
劉瑞洪不擔心“客家上花燈”后繼無人,他說,“上燈節”越來越興盛,**連鄰村甚至柳州的城里人也來參觀,“只要受到大眾喜愛,這燈肯定會一直扎下去,也會有人愿意傳承下去!被∠峦椭贫舜逡,每年制作花燈的時候,指派?*偷牧跣蘸筧爍躒鷙樽靄鍤鄭私饣ǖ浦譜韉募記傘A躒鷙榛故樟艘桓鮒抖劍嘈,会有越绤步多后辈犁娭J,并掌乌w圖一ǖ頻募記傘?/P>